一、指导思想
工作室是以“帮助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名师团队为引领,以培养青年骨干队伍为主要目标,以课程建设为主攻方向,以课题研究、赛事获奖、交流融通为转化方式,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平台。为了保证名师工作室有序开展工作并取得名优群体效应,特制订2021-2025年工作室建设方案。
二、成员名单
负责人:漆晓玲
成员名单:蔡玉波、周红、张大能、刘文钦、史在宏、徐海艳、刘真安、唐辉、李光胜、宝娟、吴娅、戴黎、陈爱华、涂春雷、黄飞燕、何花、向真真、郑丽枭、李飞燕、李鑫……(名单更新中)
三、建设任务
(一)制度建设
建立工作制度。包括工作职责、会议制度、研究制度、成果提炼和推广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以保证工作秩序和研究效果。
(二)教师培养
1、专业发展目标
(1)嫘湖菁英和嫘湖学术带头人;
(2)具有独立科研能力,能主持校级以上科研项目,形成自己的教育科研专长,成功申报1项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教改课题;
(3)能在校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青教赛、四川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比赛、教育部高校思政课示范课等平台上获奖;
(4)每年能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5)每年参加社会服务至少1次。
2、主要措施
(1)导师引领
本工作室将聘请专家教授为工作室第一导师,并将针对每位成员的特长,开展现场指导、专题辅导、论文指导等,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2)互助研习
工作室成员搭建互助平台,同伴相互切磋交流、反思、评估、总结,每年举办公开课1次,每年至少读2本教育类书籍,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年提交书面工作总结1份。
(3)定期研讨
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各类教学观摩、科研辅导等活动,帮助教师知识共享,开阔视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修正片面观点,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4)课题引领
A、课题研究
每位工作室成员根据工作室建设任务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并在教改实施中逐渐形成成果,并向其他学校推广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
B、课题发布
联合学校社科联面对中高职发布课题指南,组织教师申报,课题评审、立项及监督、结题等工作。
C、课题评审
参与学校课题思政项目、社科联课题项目的评审工作。
(5)比赛获奖
积极参加各类各级教学能力比赛,并配备1名专家全程指导,开展至少2次赛前指导评议会。
(6)听课评课
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要深入教学一线参与课堂听课和评课2次以上,切磋学习,共同成长。并填写好听课评课记录表。
(7)育人导师
工作室成员每年为教师开展“微党课”,对学生实施“育人培优”计划,为学校师生开展分类分层培训和指导2次以上。
(8)社会服务
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社会服务,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及偏远地区上党课,传播党的最新精神,扩大工作影响力和辐射力。
通过四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学员在师德规范上树标杆,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程思政上有特色,课题研究上结硕果,赛事获奖上拔头筹,交流融通上展风采,实现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成果形式:A、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嫘湖菁英4人 B、省赛二等奖1个
C、省级以上课题立项结项4项 D、教改论文6篇 (三)三教改革
开展符合职教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整合四门(即概论课、基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课)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成科学系统,完备高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分级分类实施。开发一本活页式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2、整合四门思政课的理论教学部分,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避免内容重复,突出职业特性和学情特点。打造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1个。
3、教法改革:开展符合职业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法改革。特别是加强体验式教学法、信息教学法、分众式教学法的有机融入。
4、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以“教研赛导”(即教学、科研、比赛、宣导)为主体,以“推广服务”(即推广经验、服务社会)为两翼的教学队伍。
成果形式:A、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1个 B、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1本
C、双师型教师达98% D、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四)师生思政教育
通过实施教师“微党课”和学生“育人培优”计划,对学校师生进行分层分类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开设“微党课”参与学校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即着力打造“党委中心组”“中干组”“教职工”3支授课队伍,分层次确定授课专题,分类别确定授课形式和学习方向,使“微党课”的教学层次更加分明。
二是实施“育人培优”计划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深入学校党校、团委、学院开展党团课培训及党的最新文件精神学习。(2)指导“星火”研习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讲座及读书分享、朗诵演讲、参观考察等体验式学习。为调动研习社成员积极性,每位成员每学期二课堂加分0.5分,表现优秀者二课堂加分0.5--1分。成员优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各类实践活动。(3)参与学生“二课堂”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干创新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担当作为教育、工匠劳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4)参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工作。
成果形式:A、完成“微党课”教学任务 B、实施“育人培优”计划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个
(五)社会服务
每年深入企业乡村社区以及贫困地区,开展“高校进企业(社区)讲党课”“乡村坝坝讲党课”“马背上的党课”等传播党的最新精神,凝聚前行力量。强化校地联系和交流,发挥马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直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服务社会的作用。
成果形式:A、 社会服务每年2次以上
(六)推广应用
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年至少参加3次研讨会、巡讲、报告会、名师论坛等,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帮助思政课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成果形式:A、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每年2次
(七)品牌锻造:打造教学科研、育人培优、社会服务等品牌,形成省级以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个,工作案例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
成果形式:A、省级以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个 B、省级工作案例1个
C、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
四、建设规划
(一)初期建设准备阶段(2021.09-2022.06) |
主要任务: 1. 制定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工作室考核办法; 2. 工作室办公场所、设备设施、经费匹配、团队配备等基本建设; 3. 启动三教改革:联合各教研室主任开展集体备课,对“概论”“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设置专题;形成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方案等配套文件;研讨每个专题教学要点与教学方法,形成统一教案和课件;避免内容重复。 4. 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培训2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2个; 5. 申报校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各1个; 6. 策划并搭建课程思政案例库1个;撰写活页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1本; 7. 参与“二课堂”辩论赛指导、荐书比赛;参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工作并获奖; 8. 北苑校区马院菜园开展师生劳动教育活动2次; 9. 科研辅导讲座1次; 10. 刘妙丽教授教学常规辅导1次。 |
(二)试点应用阶段(2022.06-2022.12) |
主要任务: 1. 三教改革方面:将三门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通,形成统一实施教学方案,并分级分层实施整改。同步形成活页式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初稿。理论教学部分,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职业特色和学情特点,注意三门课内容避免重复;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 2. 备战省级教学能力大赛1项,省级青教赛1项;参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工作并获奖; 3. 教改项目立项1个以上; 4. 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库; 5. 工作室沙龙集中学习2次; 6. 校际交流1次; 7. 学术交流或课程思政培训2次; 8. 学校督导刘妙丽教授讲课1次; 9. 成员示范课2人次; 10. 开展“微党课”2次,启动“育人培优”计划。招募社员,集中学习2次,劳动教育1次,志愿服务1次。 11. 形成年度总结报告1份;完善活页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1本。 |
(三)全面深入实施阶段(2023.01-2024.01) |
主要任务: 1. 三教改革成果分别面向2022级和2023级学生全面实施; 2. 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参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工作并获奖; 3. 校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1个,校级以上教改结项1个;发表论文5篇以上; 4. 课程思政资源库1个正常运行; 5. 工作室沙龙集中学习4次; 6.成员示范课4人次; 6. 校际交流2次; 7. 学术交流和教学能力培训8人次; 8. 学校督导讲课2次; 10.开展“微党课”2次,实施“育人培优”计划。集中学习2次,劳动教育1次,志愿服务1次。 11.社会服务2次; 12. 12.年度总结报告1个;活页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1本定稿。 |
(四)升华提炼总结阶段(2024.02-2025.01) |
主要任务: 1.三教改革成果升华提炼总结,形成优秀课程思政案例1个,优秀工作案例1个; 2.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1个以上;参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工作并获奖; 3.校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1个,校级以上教改结项1个;发表论文5篇以上; 4.课程思政资源库运行正常; 5.工作室沙龙集中学习4次; 6.成员示范课4人次; 7.校际交流2次; 8.学术交流和教学能力培训8人次; 9.学校督导讲课2次; 10.开展“微党课”2次,实施“育人培优”计划。集中学习2次,劳动教育1次,志愿服务1次。 11.社会服务2次; |
(五)总结辐射推广阶段(2025.02-2025.05) |
主要任务: 1. 全面总结工作室建设工作,凝炼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 2. 申报省级以上课程思政案例1个,优秀工作案例1个,省级教学成果1个; 3. 将思政课教改模式、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向其他院校推广; 4. 申请结项验收。 |
五、预期成果
通过建设,主要在名师培养、三教改革、品牌锻造等方面达成“三维目标”。如下图:
实施路径如下图:
名师工作室
2022.5.8